“我国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通过上市公司股票、股票型基金,直接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债券投资等各种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向科技类企业提供投资超过6000亿元。”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赋能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主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

保险业是连接科技与产业的重要工具,在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那么,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何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需要和特点,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备受关注。 

险企抓“耐心资本”机遇

从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到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保险业发挥其长期投资的优势,培育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的良性循环。面对监管政策的新导向,保险业应如何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需要和特点,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成为当前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以中国平安为例,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到5.2万亿元,始终坚持投资回报匹配、时间匹配、周期匹配、产品匹配以及监管匹配五个匹配原则,近10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4%。

“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也会充分发挥耐心资本功能,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催生新质生产力”,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韧性与创新:为持续繁荣铺路”上表示。

在付欣看来,保险资金是耐心资本的典型代表。保险资金具有“周期长、稳定性高、规模大”的三个重要特性,天然具有耐心资本属性,能够为长期项目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通过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投资,服务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多措并举书写“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路线图”。

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员代表座谈会上表示,数实融合可以提升服务实体质效,让金融服务更便捷,还可以拓宽服务边界,让金融服务更普惠。除了以数实融合赋能数字金融、普惠金融,中国平安也积极推动数实融合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养老金融等领域应用。

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方面,中国平安坚持以科技驱动,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发展,率先完成了从1.0信息化到2.0自动化再到3.0数字化的跨越。付欣表示,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质效,也可以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比如平安寿险推出“111极速赔”服务,通过“一句话报案”“一键上传”“一分钟审核”创新流程,将理赔时效从传统的数天甚至数周缩短到最快10秒钟,55%的案件在30分钟内结案。数据显示,平安寿险闪赔平均耗时7.4分钟结案。

得益于“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布局持续深化,全面推进“三省”工程驱动业务提质增效,中国平安坚守金融主业、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营业绩保持稳健、显现韧性。2024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84.82亿元,年化营运ROE1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19亿元,同比增长6.8%。

“中国平安作为一家保险公司,在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方面,展现出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社会责任感。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分析表示。

在袁帅看来,中国平安在相关领域发力具有显著优势。首先,该公司拥有庞大的保险资金规模,这些资金具有周期长、稳定性高、规模大的特点,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能够为长期项目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其次,中国平安具备综合金融优势,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最大化。此外,中国平安还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和丰富的投资经验,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趋势和项目风险,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中国平安在相关领域发力的坚实基础,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助推灾害风险治理再进一步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为增强社会抵御大灾风险能力,国家积极推动巨灾保险发展,以构建更完善的多层次风险治理和保险保障体系。此次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还将目光聚焦于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等方面。

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推动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发挥保险防灾减灾救灾作用”平行论坛上,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不断总结巨灾保险发展经验,推动建立健全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更好地服务防灾减灾救灾,发挥保险业的功能作用。将进行的具体工作包括,稳步推进地方试点。

保险业在应对极端气候的努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职能。盛瑞生分析,近年来各地频现极端天气,极大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大量社会经济损失。保险企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面对气候变化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可保性”临界点,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据悉,由中国平安等机构联合编写的《适应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治理:保险业的实践与展望》近期发布,该报告详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对保险业的挑战,梳理了国内外保险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主要实践,总结了保险业在助力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方面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探讨了保险业在提升气候风险韧性方面的创新路径。

“希望能通过这项研究助力行业更好地面对气候风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构建更完备的保险体系,引领中国保险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书写好应对气候变化及灾害风险治理这个沉甸甸的答卷。”盛瑞生也希望,助推保险业进一步融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战略,参与国家气候风险治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