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灾害频发,巨灾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不断上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较大的损失。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推动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发挥保险防灾减灾救灾作用”平行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图片来源: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

做好巨灾保险工作,对于完善和创新我国多层次国家风险治理和保险保障体系意义重大。那么,当前巨灾风险管理领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推动巨灾保险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保险业有哪些待发力点?

前8个月已提供近9万亿保障

台风肆虐、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接踵而至,极端气候现象的频率与猛烈程度正持续加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灾害频发,巨灾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不断上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财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今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在论坛上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高达3300多亿元。

从《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到《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 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再到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巨灾保险提出新要求,近年来,有关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政策频出。

进一步来看,近期发布的《若干意见》围绕保障民生,将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放在了首位。基于此,财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意见》重申了构建巨灾保险体系的核心目标,对于巨灾保险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传统的损失补偿扩展至助力防灾、减灾、救灾。

财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巨灾保险保障机制已经初步确立。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保险业主动作为,积极发展巨灾保险。据统计,今年1—8月,巨灾保险共保体为全国4283万户次居民提供了将近9万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

此外,从巨灾保险的落地进展来看,自2014年首批巨灾保险试点项目落地以来,我国地方性巨灾保险经历了从零星试点到初具规模的发展过程。从各地巨灾保险试点情况看,巨灾保险保障由单一灾因向多灾因扩展。保障的灾因除了扩展到台风、洪水、泥石流等,部分地方巨灾保险还为人身伤亡提供相关责任保障。

“这些试点项目有助于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数据。不同地区在灾害类型、发生频率、损失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地方性的巨灾保险试点,可以收集到丰富的数据,为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也为后续的政策制定和制度优化提供了参考。”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巨灾保险的设计、定价、理赔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地方性的试点项目为保险行业提供了实践平台,推动了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升级,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体系构建离不开财政支持、政策保障

需要关注的是,巨灾保险当前仍面临一定的发展难题。

财险司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发展巨灾保险任重道远。综合来看,我国保险业在应对灾害事故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但和全球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不断总结巨灾保险发展经验,推动建立健全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更好地服务防灾减灾救灾,发挥保险业的功能作用。将进行的具体工作包括,稳步推进地方试点。稳步推进地方试点。在年初扩大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的住宅巨灾保险制度还要继续扩大,提高投保面和覆盖面。巨灾保险共同体要总结河北、湖北等地的好做法,根据地区风险特点提供保障更全、覆盖更广、可持续性更强的综合性巨灾保险服务。”财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由于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国家层面上仅针对城乡居民住宅设立了巨灾保险制度,这一制度在保险覆盖对象上显得较为单一,且在保险所承担的责任范畴上也相对有限。

对于巨灾保险发展的展望,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大会主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总裁降彩石表示,宏观层面,加强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推动完善顶层设计。一是加快推动巨灾保险的立法,明确巨灾保险的法律地位、保险保障范围、运作机制等,为巨灾保险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二是加强财政支持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巨灾财政保费补贴相关的支持机制、相关的支持政策,优化税收机制,细化完善准备金计提的管理规则,激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巨灾保险。三是完善多层次的风险分散体系建设,建立全国或区域的巨灾保险基金,支持国内巨灾证券化。

值得一提的是,气候在服务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方面亦有较大空间,加强气候科学与保险行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构建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气候风险评估模型,以科学指导保险产品的设计与定价。对于气候服务保险高质量发展重点方向,袁佳双表示,其中包括丰富气象保险应用场景。开展能源、交通、旅游、建筑、危化等不同行业易损性研究,拓展气象保险应用场景。精细化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构建“格点预报-风险预估-智能预警-效益评估”一体化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强化精确承保、农业气象灾害科学定损气候服务。

对于相关的未来布局,袁佳双表示,将构建以国家级为技术支撑、省级为核心主体、地市和县级为实施单元的“集团式”服务体系;寻求联合建立对保险评估等第三方机构的气象灾害核定产品核准机制。

记者 胡永新